要想孩子成长,就先成长自己,自己是一切的根源

你有养育孩子感觉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吗?就是不管如何管教孩子,孩子不但不听话,反而不好的行为愈演愈烈,你气得简直要抓狂,你对待孩子的教育如此用心用力,然后孩子对你却是这样的回馈,心中不知有多少失望 ……

也许每个人家庭,对待孩子的养育都会有不同的情况。其实如上的情形,就是我几个月前的切实感受。

2020年疫情期间,我在家办公,老人回老家了,我边工作边带娃,工作倒是弹性的,我可以调节工作时间,以给孩子更多的陪伴。

所以算是我从儿子3岁7个月,开始独立带他。因为之前都是老人带,我只是每日晚上和周末和儿子相处,周末的时候,也是带着出去玩,不能完全感受到儿子日常的状态,自从和儿子相处后,我才发现儿子那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:

  • 不善于和其他小朋友相处,一遇到一点儿言语不和,就生气,大喊大叫;
  • 非常不喜欢走路,还没走上多远的路,就说累;
  • 没有小朋友在的时候,自己又非常的失落,很依赖别的小朋友给带来的欢乐;
  • 喜欢看电视,在家里,如果不给开电视,就躺在地上,或待在哪里发呆,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;
  • 对待事情,没有耐心,比如正在搭积木,积木散了,就非常气愤推倒不搭了。

面对如上的问题,我非常焦急,我心里在想,我为了能给与儿子更多的陪伴,放弃了原来公司项目经理的职位,换了个轻松点不加班的工作,然而儿子的成长,却还不如其他家里父母加班加点,整日老人带的孩子,心里非常失望,但更多的是焦虑,我该怎么办?

那期间,我上网搜索,买书读书,与其他妈妈沟通,来不断寻找方法。孩子处于3-4岁间,也正是孩子社交发展的关键时期,所以,我每天带着儿子去找小朋友,鼓励他和小朋友一起玩,甚至如果哪一天,如果没有和小朋友玩到,我都觉得这一天儿子错过了成长,可见我当时内心是多么的焦虑和急躁。

和儿子独处了3个月后,原本9月份上幼儿园,但是因幼儿园装修,推迟开学,时间待定。所以我计划给儿子找一个托班,一是儿子到了该上学的年龄,二是我觉得自己该用的方法都用上了,我已经不能再带给儿子什么成长了。

儿子开始上托班。由于前段时间儿子单独与妈妈待的时间太长了,送去托班时儿子出现了严重的分离焦虑。

于是老师让我陪园几天。没想到,在陪园期间,这是对我的另一个考验。儿子开始在托班出现严重的不配合老师,然后去惹其他的小朋友的现象。尤其是那些可爱的小朋友,他开始用手捏小朋友的胳膊和脸蛋,惹得其他小朋友直喊“不要,不要,我不想和你玩”。

幼儿园的老师,为了不让儿子对托班产生厌烦心理,所以对待儿子的行为,仅是喊暂停,并没有做过多的说教。

陪园那几天,儿子每天重复发生这样的行为,无论我怎么去和他说,他都是不会改变。终于在最后一天陪园的时候,他当时故意推倒了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搭的很高的积木,那一刻,我把那几天压在心里的火气,发了出来,我拽着儿子,到另一个屋。我吓唬他说,“走吧,回家吧,你这样,之后就别来了”。我以为儿子会说,妈妈我不这样了,没想到儿子说,妈妈我要回家。

我当时突然意识到,儿子所有的行为是不是对妈妈给送到托班逆反心理的一种表现。后来,我对儿子说,你回家后,就一个人在家,妈妈去上班,你觉得那样行吗?托班多好,还有这么多老师和小朋友陪着。这样才缓解了那个局面。

尽管儿子在托班待了2个多月,我还是很担心孩子的行为,焦虑心依然在。但与老师沟通时,老师说的几句话,令我很有反思:

  • 她说我作为妈妈太焦虑了,我的焦虑会无形的传递给孩子。
  • 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。

老师这两句话,给了我很多的思考,我开始从自身找原因,开始试着改变自己焦虑的心态,并重新用另外的角度去看待儿子的行为,想象儿子的行为是短暂的,并不会对未来产生多深远的影响,所以,那时候心态还是好了一些。

托班结束后,11月下旬开始上幼儿园。我最担心的是,孩子会不会去招惹小朋友,引起矛盾,伤到别的孩子等。所以,我提前给幼儿园的老师说明了孩子现阶段存在的情况。

果然,在刚入园的前两周老师和我沟通了2-3次,关于儿子在幼儿园不配合老师,及与小朋友发生矛盾的事情。我只能答应老师,给我些时间,我会每天和孩子强化下,让他慢慢改掉。

也是机缘巧合,我认识的一个朋友,12月1日开始一个自我成反思成长学习分享群,我参加了。每日我们读书,并分享收获,我坚持的很好。

在坚持的学习和分享的过程中,我认识到了我们内心有个小我,还有个灵性的我。小我的存在是希望我们滋生更多焦急、怨恨、烦恼等不好的情绪,如果这种情绪越多,小我就越强大。而灵性的我,永远是向着光的,灵性的我的存在带来的结果是喜悦、和平和轻松自在的。

还有一个在学习中,有这样一个事例,对我影响挺大的。就是一个爸爸在和儿子相处时,他儿子多次用特别暴力的方式来不断的打扰正在忙于工作的爸爸,当爸爸正要举起孩子教育孩子一番时,爸爸突然感觉到眼前看到的仅仅是一个活泼可爱的4岁的孩子,而不是孩子各种调皮捣蛋的行为,爸爸那时改变了用一种特别温和的方式去拥抱了孩子,从那以后,爸爸和孩子的关系突然变得特别好。

这个事例,对我真实影响特别大,在加上每天的学习,交流和分享,让我对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。所以现在和孩子的相处中,当不良情绪来临时,我特别警惕小我的存在,更多的我选择看到光的那一面。

还有,当孩子再在我面前耍赖不听话时,我选择眼前仅仅看到的是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,抛去了以往对他不好行为无限的担忧和懊恼,我的心态变了,我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也是不一样的,孩子由此每天也感觉变了一个样。不但和喜欢和我交流,而且对我的言语也特别配合。老师也反馈,孩子在学校有了很大的进步。

由此,我特别感慨,之前我一直寻求如何改变孩子的不良行的方法。其实归根结底,这最本质的方式,是妈妈需要改变。当我变了的时候,一切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变了。

上面所有的事例和感悟,就是:如果想要让孩子成长,就先成长自己,自己是一切的根源。

做一个向光生长的人,过一个充满光的人生。

Leave a Comment